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們有沒有一種感覺——今年的年味,淡了。


    過去每次串門,大家都能坐在一起邊玩邊鬧。但是最近幾年,基本上變成人手一臺手機。


    我刷微博,你看抖音,他玩游戲……還不如各回各家。



    但根據我多年的「轟趴」經驗,其實一款易上手,適合多人一起玩的游戲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我的初衷是將大家的注意力從那一塊小屏幕上面解放出來,所以這次就不推薦手機/平板游戲了。


    《雙人成行》


    我認為無論親戚、朋友還是情侶,《雙人成行》都是消磨時間的好選擇。


    這款游戲采用左右分屏的模式,需要兩個玩家同時解決一系列難題,推進故事的發展。



    兼顧上手難度低,游戲效果好,以及看劇情等多種需求。支持電腦、PS 以及 Xbox 多個平臺,XPG 訂閱用戶目前還可以「免費玩」。


    所以過年的時候可以大家在客廳輪流玩,假期結束之后也可以和對象一起通關。


    不過在較低的參數要求之外,《雙人成行》確實一款對「硬件」要求很高的游戲。因為只有一個人的話根本進不了游戲環節,只能默默欣賞菜單。



    可見《雙人成行》是一款完全為雙人以及多人聚會打造的游戲。


    類似風格的游戲還有《只只大冒險》,它是一款全平臺游戲,但是對搖桿操作的要求較高,上手需要一段時間。


    胡鬧XX


    胡鬧 XX 包含《胡鬧廚房(Overcooked)》《胡鬧搬家(Moving Out)》以及《胡鬧裝修(Tools Up)》等作品。


    這幾款游戲都是全平臺作品,所以無論是放在客廳的 PS 與 Xbox,放在書房的電腦還是可以隨身攜帶的 Switch,都可以買來玩,也很容易上手。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胡鬧廚房》,同時也被稱為《分手廚房》。



    幾個人一起做(chai)(chu)(fang),就算是真的不會玩也可以拿著食材或者快著火的鍋轉圈圈,很快一個下午就過去了。


    感覺拆廚房不夠刺激的話,還可以在另外兩個游戲里面嘗試拆房子,反正就是很好玩。



    不過如果有人上手比較慢,笑笑就可以不要嘲諷,畢竟過年嘛開心就好。


    《你裁我剪!斯尼帕》


    《你裁我剪!斯尼帕》(以下簡稱《你裁我剪》)是一款 Switch 平臺的游戲。


    以剪紙為主要游戲形式,需要兩名或多名玩家通過多種挑戰。



    作為任天堂旗下的游戲,《你裁我剪》十分符合任系游戲的風格,也就是上手簡單,但是精通很難。


    與前面的幾款游戲不同,《你裁我剪》的過關方式并不固定,部分關卡甚至可以強行過關。關卡的種類也十分豐富,可玩性很好。



    但無論是經過精心設計,還是全程頭鐵,它都會在過關后讓玩家笑個不停。


    和前面的《你裁我剪》類似,以下這些游戲基本上都是上手簡單,精通很難,而且適合多人一起游玩。



    其中《超級馬力歐派對》《馬力歐卡丁車 8》以及《馬力歐網球王牌》這些就不再贅述了。


    《新超級馬力歐兄弟 U》雖然是 WiiU 時代的作品,也采用了橫板卷軸過關的設計。但是只要經歷過「紅白機」及其衍生主機的時代,應該就可以很快上手。



    想要一起健身的話,除了輪流玩《健身環大冒險》,還可以兩個人一起玩《有氧拳擊 2》。還可以順便讓自己掉掉肉,為年后脫掉大衣做好準備。


    喜歡跳舞,也可以選擇《舞力全開》系列。


    此外還有《1-2 Switch》《太鼓達人》等許多選項,篇幅有限這里就不展開講了,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即可。


    平板?手機?


    以前,我都會推薦一些移動平臺的游戲。


    在手機平臺,就有人氣很高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



    作為多年的平板兼音游玩家,我也會經常憑借大屏幕的優勢,將許多游戲開發成雙人甚至多人游戲。


    但是這篇內容的初衷是讓大家在聚會或者走親戚時能夠多人一起分享游戲,順便將家里閑置的電視利用起來,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

    天下午,Redmi正式推出了基于AMD Zen2架構7nm制程銳龍4000U系列處理器的全新機型:RedmiBook 13銳龍版。而且這次除了產品本身加入了新看點之外,產品策略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紤]到Redmi一貫的低價高配方針,對主流消費者來說值得花幾分鐘多了解一下。


    預算之內的配置取舍

    Redmi品牌主打中低價位的高性價比策略,比如全新的RedmiBook 13銳龍版系列售價就維持在3000~4000元級,而低預算用戶最關心的基礎問題也就是"我預算不高,性能上是否有保證?"畢竟如果沒有性能基礎,設計做得再花俏也是枉然。

    縱覽整個筆記本產業,在3000元級市場大多數品牌為了保利潤往往會進行減配,這其實也無可厚非,而減配的藝術在于如何不明顯影響用戶體驗。遺憾的是,很多品牌會選擇減內存,所以在這個價位很容易看到4GB內存機型,可這個內存量即便是運行干凈的Windows 10都只能說是勉強夠用,如果再遇上各種全家桶軟件,即便啥也不做的情況下內存占用率超80%也屬常態……

    RedmiBook 13銳龍版應該是看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即便是最基礎的版本也搭配了8GB內存,稍加一點預算但依然控制在4000元以內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買到16GB內存版,除此之外存儲起配就是512GB SATA SSD……對絕大多數辦公族、學生族來說,這個配置已經可以保證基礎應用數年不落伍。


    強如35W TDP的八核銳龍7 4700U

    RedmiBook系列本身就是AMD銳龍處理器的經典產品線之一,所以這次RedmiBook 13銳龍版首發最新7nm制程銳龍4000U系列并不稀奇。不過實事求是來說,新處理器的性能增幅著實讓我這個"老司機"也嚇了一跳,我們拿到的是頂配RedmiBook 13銳龍版,搭載銳龍7 4700U處理器、16GB DDR4-2666內存和1TB NVMe SSD。

    銳龍7 4700U處理器相對前代的進步幅度非常大,雖然依舊是15W TDP設計,但與12nm制程ZEN+銳龍7 3700U相比,核心數量從四核心八線程增加到八核心八線程,也明顯領先競爭對手10nm四核心八線程的Ice Lake系列。

    并且在先進制程的加持下,基準頻率保證在2GHz,相對而言競爭對手最高只能以1.3GHz起步,所以即便是整個RedmiBook 13銳龍版系列最基本的銳龍5 4500U,都能以六核心六線程+更高的頻率在規格上壓制競品。

    當然,紙面規格也必須有效轉換為實際性能輸出才有意義,RedmiBook 13銳龍版通過Fn+K的組合鍵可以切換處理器的運行模式,從低到高有靜謐、均衡和全速三檔,性能測試必須要切換到全速檔位,否則成績會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

    先看跑分測試,搭載銳龍7 4700U的RedmiBook 13銳龍版Cinebench R20多核/單核得分為2639/475 cb:

    這是什么概念?英特爾前代標準電壓35W TDP六核心十二線程Core i7 9750H處理器的多核/單核得分大多在2600/450 cb左右,這意味著銳龍7 4700U在大家喜聞樂見的測試項目中已經能達到近乎"越級挑戰"的水準。

    在更接地氣、模擬用戶實際操作的GeekBench 5測試中,RedmiBook 13銳龍版可以獲得多核/單核:4550/1148的分數。單核性能超越了Core i7 9750H,多核性能則稍低一點,但總體依然勝過了同為低電壓15W TDP的競爭對手Core i7 1065G7。

    如果要再深入一點,可以看看支持更多SIMD指令集的圓周率計算軟件y-cruncher測試,我選擇的是計算小數點后10億位,在0.7.8 9503版本的軟件中,支持AVX2指令集的銳龍7 4700U測試成績為78.903秒:

    作為對比,同樣使用AVX2指令集的Core i7 9750H需要87秒左右,當然,支持AVX512指令集的Core i7 1065G7可以跑到73秒出頭。所以任何的跑分測試都只能代表某一方面,并不能以單個項目論高低,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至于落到實處的測試,我選擇了視頻后期方面的實際應用,在Affter Effect里使用Mocha AE CC插件,對381幀的全高清視頻做框選追蹤穩定效果,RedmiBook 13銳龍版實測用時101秒:

    測試中處理器功耗維持在22~25W之間,占用率則在50~60%,頻率3.6~3.8GHz,內存占用約8.3GB,相同的測試在同為雙通道16GB DDR4-2666內存的Core i7 9750H處理器機型上用時92秒,銳龍7 4700U雖然越級挑戰失敗,但成績已經非常接近,對于一款輕薄本來說已經相當難得。

    事實上搭載銳龍7 4700U的RedmiBook 13銳龍版在更復雜的視頻特效調整、調色剪輯等方面都有著很不錯的表現,充裕的核心、足夠高的頻率和較大的內存共同決定了它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專業性能,特別是在結合代理和適當降低預覽分辨率的情況下。

    當然,它的最終渲染輸出效率比不上有強力獨顯協助的高性能筆記本,但出門在外臨時頂上我認為完全可行,這在以前的輕薄本產品線是不可想象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們測試的是頂配版,而RedmiBook 13銳龍版采用了固化內存設計,所以選擇8GB版就不能再自行升級內存,事實上它的內部也確實沒有預留任何可升級空間,這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顯卡方面,RedmiBook 13銳龍版均為處理器集顯方案,銳龍7 4700U集成了Radeon RX Vega 7 GPU,我們知道集顯的性能除了自身核心之外,同時也受內存制約,而RedmiBook 13銳龍版采用雙通道DDR4-2666內存,默認分配512MB用作顯存,可流暢運行《英雄聯盟》《FIFA 20》等游戲,滿足基本的游戲娛樂需求沒有問題,在Blender、Affter Effect、Premiere Pro等軟件里也能開啟OpenCL加速,具備一定的實用性。

    當然,高性能往往也意味著相對高的發熱,高負載狀態下RedmiBook 13銳龍版的銳龍7 4700U處理器基本上長期跑在25W以上,對筆記本的散熱設計和散熱策略提出了很具體的要求。

    該機采用了雙熱管單風扇設計,即便是最高轉速,風扇的運行噪音也比較小,這是因為它的風扇扇葉采用了液晶聚合物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的特點是機械強度遠高于普通工程塑料,在厚度削薄到0.1mm的情況下依然能保證正常工作,所以RedmiBook 13銳龍版的風扇山野數量多達74片,再結合6mm直徑,不需要特別高的轉速就能獲得足夠大的風量。

    在性能模式下使用y-cruncher進行了多重滿載測試,測試過程中處理器峰值溫度近100℃,但大多數情況下穩定在80℃以內,功耗則維持在25W左右,性能釋放還算不錯。

    C面的熱量堆積比較明顯,而且主要集中在WASD鍵附近,這也正好是對應處理器的所在區域,考機測試時表面溫度可達50℃以上,鍵盤右側區域的溫度則可低到40℃以內,左右腕托區域也基本上沒有熱量堆積,這次RedmiBook 13銳龍版的散熱策略是比較大膽的,將重點放在了性能釋放上,考慮到輕薄本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有這么長時間的高負載,更多是需要短時爆發,所以這一策略還是很適用的。


    終于迎來四面窄邊框

    窄邊框可以說是當下整個筆記本行業的設計標配之一,前代RedmiBook 14的左右上三側邊框為5.75mm還算說得過去,但"下巴"寬度達到了20mm以上,所以才使用"RedmiBook"品牌LOGO來緩和視覺效果。

    而這一次RedmiBook 13銳龍版的左右上三側邊框寬度進一步下降到了4.65mm,屏占比來到了89%,最關鍵是下巴的寬度大幅縮減到9.96mm,筆記本的高度一下子縮小了不少,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我還以為是一臺12英寸的輕薄本……

    具體的邊框技術方面,左右上三側的縮小準確來說就是保護框的收窄,重點還是在"下巴"上,RedmiBook 13銳龍版采用了Bent180°封裝技術,也就是將原本直接放置在面板下方的柵極布線放到屏幕背部,并用柔性線材連接,這樣就能大幅縮小"下巴"的寬度,整個面板的高度可以從190mm以上下降到180mm以下,而且縮短的基本上全是"下巴"。

    說到框架結構,面板因其相對脆弱的特性所以需要頂蓋內側設計框架結構來承力,一般的筆記本頂蓋采用的是繞邊框一周的"口字型"框架,而RedmiBook 13銳龍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加強,在彎折到背面的柵極布線PCB上方又加了一條橫向框架,形成了一個"日字型"框架,可更有效地提高頂蓋的耐沖擊性。

    當然,技術是冰冷的,用戶更關心的是RedmiBook 13銳龍版操控體驗如何,它的這塊高屏占比全高清IPS屏性能雖然算不上頂級,但日常使用綽綽有余,霧面設計讓它免遭反光侵擾,13.3英寸全高清分辨率再加上哈曼調校并支持DTS音效的揚聲器,在臥室、書房、寢室等場合看電影追劇沒有問題。而且它的鍵盤觸控板操控手感與大多輕薄本無異,在習慣之后就能進行快速盲操,實用性比較強。

    除此之外RedmiBook 13銳龍版也支持小米互傳,可在筆記本與筆記本,筆記本與手機之間不限格式、數量、容量的互傳數據。也支持通過小米手環等穿戴設備與筆記本互聯,在用戶離開后自動鎖屏,回來后又自動解鎖,應用方式智能化。


    RedmiBook 13銳龍版的接口相對不算多,有2個USB、1個HDMI輸出和3.5mm耳麥接口,建議盡量選擇藍牙鼠標不占接口,而且并未采用USB Type-C PD充電稍顯遺憾。


    9小時續航,且支持快充

    作為一款13.3英寸輕薄本,RedmiBook 13銳龍版在四面微邊框設計的加持下變顯得尤為小巧,307.3mm × 195mm的長寬比297mm × 210mm的A4紙面積還小,這意味著不需要刻意為它準備電腦包,大多數背包、斜挎包都能輕松容納。

    除此之外它的機身重量為1.23kg,再加上346g的適配器,旅行重量不到1.6kg,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不算太大的負擔,通勤、差旅都不在話下。

    RedmiBook 13銳龍版配備了40Wh電池,這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容量,不過中低負載下AMD的優化做得還不錯,在靜謐模式下使用愛奇藝以50%的亮度和音量觀看在線視頻,并偶爾應答PC版微信和打開瀏覽器,1小時后電量從85%下降到74%,簡單換算續航時間約9小時,這樣的成績其實挺不錯的。

    再加上RedmiBook 13銳龍版支持1C快充,簡言之就是1小時充滿,事實上即便算上損耗,從完全斷電開始關機充電30分鐘,電量可以恢復到46%左右,這樣的充電效率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利用吃飯或午休時間充一下電,就又能保證接下來數小時的連續工作了。簡而言之,RedmiBook 13銳龍版可以說是輕薄+長效工作的有力結合。

    總結一下,RedmiBook 13銳龍版雖然有一些小不足,但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新一代銳龍4000U系列處理器帶來的應用變化是空前劇烈的,短時爆發性能幾乎已經實現了對至少前代標壓處理器的越級對抗。

    而且產品本身的設計語言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彌補了下邊框過長的缺點,進一步縮小的身形并保持了足夠的續航,綜合使用體驗較為均衡,關鍵是價格相當誘人,我們測試的頂配版在6.18期間的售價也不過4399元,所以其實建議直接選擇頂配版,以獲取性價比的最大化。

    從整個筆記本行業來說,RedmiBook乃至小米筆記本最大的影響就是提高了低價高配產品線的總體品相——在小米之前的主流價位輕薄本往往較為平庸,一線品牌并沒有傾注太多心血在設計上,基本上就是純粹的走量市場甚至戰略性存在。小米的跨界改變了這一平衡狀態,通過以往在此價位幾乎未見過的設計,讓更多用戶開始關注5000元以內的輕薄本市場,并引發其他品牌加大投入,所以主流價位輕薄本產品線才能達到今天這樣的豐富程度。

    而Redmi品牌的獨立使其再深入到了更低價位的輕薄本領域,RedmiBook 13銳龍版所處的3000~4000元級市場現狀基本上也是一線與國產品牌的拼殺,并且從出貨量來看RedmiBook處于頭部位置,可以說是火力十足。所以,雖身處金字塔底端,但卻能與最多的消費者接觸,自然也最容易設立口碑,而從目前的走勢來看大方向是利好的,以量帶質的市場策略獲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未來可期。

    在想要攢一臺能上網辦公的電腦,你覺得需要花多少錢?如果我告訴你,幾百塊甚至一百多塊就能買到,你敢信么?事實上在任意電商平臺搜索“迷你PC”,你都會得到一大堆百元價位的產品,其中既有華碩、戴爾、惠普等知名品牌,也有一些你可能從未聽聞的品牌,那么這些迷你PC是的確有市場價值,還是誰買誰后悔的“電子垃圾”呢?



    01、低價=低配,用對地方很關鍵

    百元級迷你PC,用膝蓋想也知道不可能有什么很“高大上”的配置,以某款前綴長到離譜:“雙核四核辦公ITX微型電腦收客戶迷你低功耗小主機”的機型為例,它全系采用10W TDP的賽揚J1800(雙核雙線程)/J1900(四核四線程)處理器,最低配置為2GB內存和16GB閃存,售價僅僅123元。

    賽揚J1800/J1900是英特爾發布于2013年四季度的處理器,距今已有10歲半的“高齡”,即便是兩者中性能更強的J1900,其綜合性能也只有3年前英特爾10代Core i3 10100Y的1/3出頭,從絕對性能來說是一款嚴重過時的處理器。



    帶HDMI輸出接口的迷你PC,甚至只要120元出頭

    當然,市面上還有一些采用賽揚G1840T等處理器的機型,但無論怎么看,這些處理器無一例外都是老古董,正常情況下如果你不是“垃圾佬”就完全可以忽視這些超低價迷你PC。

    不過所謂“存在即合理”,它能夠出現在市場上就說明有自己的需求空間,在我看來,低價低配不是原罪,最關鍵的是你用它來做什么。

    如果你用它接顯示器辦公,系統足夠干凈的情況下,輕度的office辦公、聊社交媒體、逛逛電商之類的都沒問題。


    事實上像賽揚J1800/J1900本身就不是為PC而設計的,超低功耗讓它可以無風扇純靜音作業,所以它在工控領域還挺知名,比如在ATM機上讀銀行卡、控制地鐵閘機開關門,亦或是大廈前臺小姐姐讀身份證辦理訪客證……這些是它們的主戰場。而如果要家用,選對玩法就很重要了。


    02、NAS、HTPC、游戲投屏……玩法其實很豐富

    迷你PC的玩法注重與低功耗、低噪音相關的功能性,所以我們列舉了一些較為常見的應用場景。首先是NAS,可以結合USB易驅線,為迷你PC連接至多兩塊SATA硬盤作為個人云存儲,之所以做數量限制主要是考慮到供電的問題。

    然后在能申請到公網IP的情況下就可以結合路由器的動態域名解析功能來遠程訪問迷你PC的硬盤了,如果申請不到公網IP,則需要利用內網穿透工具來實現這一目的。

    第二種低價迷你PC常見玩法是HTPC,也就是家庭影院電腦,英特爾平臺迷你PC適合做HTPC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哪怕像賽揚J1800/J1900這種超低端古董處理器的集顯,也支持Quick Sync Video技術,可以在大幅減少CPU負載,而市面上絕大多數片源都可以利用此技術實現硬件加速,搭配一塊大容量硬盤掛機24小時下載,接駁電視隨時可以看大片……

    迷你PC投屏是一種擴展玩家游戲空間的潛力方案


    第三種推薦玩法是投屏,如果你本來就有一臺高性能游戲PC放在書房或者臥室,但又想在電視上玩一些PC端大作,這時候迷你PC可以成為串流游戲PC畫面的“橋梁”,方法也非常簡單,使用Moonligh或Steamlink等軟件皆可滿足,而且從實際體驗來看,同一局域網內有線連接的話,延遲并不算太離譜,玩一些對延遲要求不那么高的游戲沒有問題。

    除此之外,迷你PC還適合網游搬磚、遠程監控、軟路由等多種用途,但部分應用需要特定的硬件設計,比如軟路由就需要雙有線網卡接口,所以不是低端迷你PC能夠玩轉的,但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只要找到適合的應用點,百元級迷你PC也挺好玩。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